11月1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实验艺术剧场举行。
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薪火相传。
作为“艺术家的摇篮”,浙艺承载着无数名家大师的艺术追求和育人理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薛亮致辞,他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及全国艺术职业院校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致以衷心感谢。他回顾了学校从1955年黄龙洞畔的浙江文化干部训练班起步,历经七十载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奋斗历程。薛亮表示,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教书育人根本使命,培养了茅威涛、周迅、何赛飞、陶慧敏、山翀、吴蛮、詹永明、杜如松、毛戈平、夏赛丽、钟丽燕以及陈丽君、李云霄等杰出校友,并有18位校友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战线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彰显了“艺术家的摇篮”的深厚底蕴。
70年来,学校始始终坚持扎根浙江、服务浙江的办学定位,始终牢记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职责使命,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相辅相承。面向山区26县以及边疆民族地区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担负起全省舞台艺术“1111”拔尖艺术人才培养任务,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开设文化共富产业学院。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坚持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示范校”“优质校”,国家职业教育第一轮“双高”建设计划,荣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新模式。学校始终朝着“类型化、高等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锐意进取,努力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浙艺方案”。
杰出校友代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深情回忆了在黄龙洞集训的岁月,阐述自己对当代艺术传承的深刻理解。她表示,母校给予的从来不止唱腔身段的功夫,更是“敬师三礼”仪式中的师道传承,前辈艺术家们身体力行,以及“戏比天大”的艺术追求。教师代表、全国模范教师支涛回顾了与学校近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结合自身从“小百花”学员到“全国模范教师”的成长经历,诠释了浙艺“求真 尚美 精艺 修为”的精神传承,并代表全体教师承诺,将引导学子用艺术服务人民,奉献时代。
现代学徒制优秀毕业生代表、越剧青年演员陈丽君讲述了自己从花旦转型小生的学习经历。
大会现场举行了“饮水思源”知恩感恩仪式,与会领导、杰出校友作为灌溉人将“黄龙之水”浇灌“浙艺之树”,寓意浙艺的艺术之树常青,黄龙文脉绵延不绝,薪火永传。
大会在合唱校歌《梦想开始的地方》中圆满落幕。
值得一提的是,校庆期间,学校还陆续举办了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建校70周年教学成果汇报演出、标志性办学成果展等系列活动同,并举行了新书《浙艺名师年谱系列丛书》《浙江当代戏剧名家研究丛书》赠书和校友实物捐赠、沙孟海先生题写校名书法作品捐赠仪式。
在昨晚,学校还举行了教学成果汇报演出。以茅威涛与戏曲学院学生“师徒传艺”串联起毕业生郑佳艳、李云霄、倪润志等莘莘学子京剧、越剧、昆剧多剧种戏曲综合表演《代代相传》。00后19小百花班青春版越剧《五女拜寿》的演绎串联浙艺与五代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四十年育人的共生共长。舞蹈学院师生及校友再度呈现“荷花奖”获奖作品古典舞《西施别越》;徐梦迪、陈贞妤与戏剧影视学院学生联袂呈现的《艺向未来》,将舞者的翩跹起舞完美嵌入数字媒体的璀璨画卷;王滨梅、杨茹文、徐梦迪等校友与在校生联袂献演的《艺者无疆》,共同谱写浙艺七秩荣光的华彩乐章;演出在夏振凯、陈臻、吴晓芳、韩紫娟与各学院学生联袂献唱的《因为有你》中温情收官。整场演出充分彰显了浙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的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勇攀高峰”的奋进精神,为观众奉上一场充满温情、彰显水准的艺术盛宴。
此外,崭新的校史馆、赵松庭纪念馆、电影陈列馆等文化场馆也在校庆期间同步开放,共同构建了一个集校史大讲堂、思政大课堂、美育大学堂三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育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