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极端高温挑战,汇聚全球前沿智慧,近日,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2025年“全球高温韧性服务(GHRS)”暨城市大脑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浙大城市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徐青山,GEO秘书处城市韧性协调官员Martyn Clark,Wenbo Chu ,C40组织中国项目发展主任Mingming、Molly Wang,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杨波,浙大城市学院发展委员会主席、云栖工程院资深顾问洪庆华等嘉宾出席。会议聚焦高温背景下的城市科学治理与适应能力提升,分享了典型案例与前沿成果,吸引了近50位来自政府、高校、学术机构及企业的嘉宾参会。
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杨波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与感谢。她指出,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韧性城市”明确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存量提质”与政产学研协同。此次由GEO倡议,我校携手上海海纳工程院等单位共建全球高温韧性服务平台(GHRS);这是我校在参与承办联合国人居署专家会之后,再次围绕城市数字应用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未来希望与GEO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激发创新活力,共同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徐青山在致辞中表示,地球观测组织、全球高温韧性服务如同为城市安装气候雷达,杭州积极参与全球高温应对行动,在往年GEO研讨会上展示了数字治理能力,也在今年GEO第20届全会上被作为范例提及。他以《城市会思考 生活更美好—杭州城市大脑赋能高温韧性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为题作主旨报告,阐述了城市大脑从“治堵”“治疫”到“治城”的发展历程,强调了“一整、两通、三同、直达”理念的传承发展。他表示,希望在高温韧性领域打造数据赋能的“杭州样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在《当城市智能遇上地球智能》的主旨演讲中高度评价了杭州的创新环境对城市大脑的孕育作用,强调了城市大脑研究院成立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城市智能与地球智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城市大脑的本质,一是整体性,而地球观察就是整体性的体现;二是资源观,即从自然资源消耗的角度看待一个城市的发展,思考如何在不增加资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三是可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的降低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杭州正好能从一座城市实际运行的角度为GEO提供视野。GEO秘书处项目官员Wenbo Chu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GEO与杭州自2019年的合作渊源,并指出GHRS是GEO以高温韧性为切入点,聚焦城市智能、城市大脑与地球智能融合、创新项目模式下的典型代表。
GEO秘书处城市韧性协调官员Martyn Clark强调GHRS旨在利用地球观测等技术,了解城市和社区动态,需用数据和科学平衡绿色低碳与经济发展。他分析了亚洲极端热浪的严峻性及城市适应力的差异,提出GHRS需在招募核心合作伙伴、深入城市与政府对话、城市测试迭代升级三方面努力。C40组织中国项目发展主任Mingming, Molly Wang介绍了C40作为国际城市级政府合作组织的基本情况和核心工作,特别指出了杭州作为早期成员的重要贡献。目前,C40在高温韧性城市建设方面,重点关注高温对人体健康及能源转型的影响。
之江实验室科研管理部部长李顺斌介绍了旨在为航天器提供天基智能计算服务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计算上天、卫星组网、模型上天)在计算上天突破天上算力限制,实现天感天算;卫星组网通过连接卫星提升算力效率;模型上天将人工智能模型搬至太空,支撑新兴太空计算应用。
云栖工程院首席科学家薛贵荣分享了自2016年融入智能的城市大脑建设经验,重点介绍了采用“1+X”架构的城市智能引擎及其在构建典型应用方面的进展,表示可为城市高温韧性建设提供算力、算法支持。
杭州市气象局服务中心首席服务官叶春用详实数据展示了杭州高温日数增加、最高气温极大值加速上升、高温起始日期呈显著提前的趋势和特点。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项规划处处长罗鹏飞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个类别阐述了提升杭州城市高温韧性的规划思考。高温韧性方面,将围绕城市通风廊道,进一步构建能够向下传导,能够真正管控、真正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体系。
杭州市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曹琛以杭州市小营巷社区为例,介绍了社区应对高温的实践经验。该社区搭建的“数据+人力+情感”链接协同的安全守护体系,守护独居老人安全;“小雨伴我”社区服务场景,把陪伴和问候直达每家每户。
杭州市文广旅游局文旅发展中心主任周围通过分析游客量与气温数据,介绍了文旅局联合气象部门快速上线集成于“杭小忆”智能体的“避暑地图”,优化配置公共纳凉资源,展现了城市大脑支撑下的整体政府数字化转型效能。
城市大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逸提出城市高温韧性建设需多维度、多尺度的整体性框架。城市大脑多年的实践为城市高温热韧性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城市高温韧性作为一个全球城市共同关注的话题,也为城市大脑自身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浙大城市学院发展委员会主席、云栖工程院资深顾问洪庆华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城市的礼物,其协同创新机制日趋完善,将在智慧城市特别是在高温城市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温韧性城市建设亟需系统性突破,杭州城市大脑的整体智治机制,为高温韧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契机;要协同创新落实中央要求,深化理念认识,创新实现路径,重新审视城市高温问题。他提出五项倡议:一是形成本次会的核心成果,共建全球高温韧性服务平台(GHRS);二是推动纳入杭州五年发展规划,形成更加系统的整体性的思路和目标;三是推进场景化建设,打造一批可感知、有获得感的场景;四是以杭州为样本,观察高温韧性城市建设进程;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深化交流,贡献中国智慧。
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还围绕城市高温治理场景方案展开了深度探讨。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了多元视角和宝贵建议,为应对高温挑战贡献了丰富的决策参考。
本次研讨会为杭州-上海双城会议,其中杭州会场专题研讨会由我校城市大脑研究院联合地球观测组织、杭州云栖工程院、上海海纳工程院共同主办。会议由城市大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洁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