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当下最受瞩目的科技前沿领域,也是学生家长非常关注的王牌专业。
由浙大与都市快报联合主办的“解密浙大王牌专业”系列活动第二场,近日在杭州学军中学西溪校区举行。
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凌云教授,为全体高三学生带来一场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赋能人机协作的未来》的报告。
浙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方面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实力。传承至今,浙大人工智能专业及其所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保持着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水平,毕业生深受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知名企业的青睐。
孙凌云说,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速度发展,我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一定是和他做伙伴。AI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不可逆转,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聚焦于人机协作能力,学会利用AI将是必备技能。
人工智能就像是现代“炼丹术”
孙教授先用通俗的话,给大家科普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孙教授介绍,人工智能通过复杂算法模型,正扮演着现代“炼丹术士”的角色——它能够阅读和理解人类积累的海量数据(文本、图像、代码、音视频等),并从中挖掘出知识,进而生成新的内容,预测未来的趋势或直接解决特定的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DeepSeek、豆包等各种大模型应用,正是这种从数据中攫取知识“金矿”能力的体现。
这些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并非凭空产生,其背后是海量数据的“喂养”与精密地“训练”。
以GPT系列模型的发展为例,它的训练数据量从GB级别跃升至几十TB级别,相当于一个超大型数字图书馆的藏书量。这些训练数据是经过精心筛选的,通过各种百科网站、文献资料库构建了人工智能的事实基础,文学作品与期刊训练了它的语言表达,代码库强化了它的逻辑推理。
而DeepSeek等模型则在训练中更侧重代码、数学等高质量数据。孙教授形容,它的训练过程如同教育学生,通过解决大量数学题、编程题等方式,使模型掌握更强的逻辑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种吸收人类知识精华并进行高强度训练的模式,各种人工智能模型拥有了超越个体的广博知识与强大能力,最终为我们所用。
通用人工智能未来潜力无限
这两年,通用人工智能的话题,在网上很火。
孙教授介绍,GPT等大模型问世之初,曾引发广泛讨论,不少人质疑它只是一个基于海量数据训练出来的、擅长模式匹配和模仿的“高级鹦鹉”或“做题家”,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为了探究它的能力边界,国外有研究团队设计了巧妙的测试。
他们并未选择那些AI可能在训练数据中早已“背过答案”的经典谜题(比如那个著名的“猎人在北极打熊”的问题),而是精心构思了一个全新的、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推理的场景:假设一个人驾驶飞机从营地出发,向正东方向精确飞行了40075.017千米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营地。这时,他看到帐篷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偷吃他的食物,请问这只老虎最可能是什么品种?
面对这个从未见过的新问题,GPT展现出了令人惊讶地推理能力。它分析道:飞行距离40075.017千米恰好约等于地球赤道周长,向正东飞行最后回到原地,意味着飞行路线是沿赤道进行的。因此,营地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结合生物学知识,生活在赤道附近的老虎主要是苏门答腊虎,所以偷吃食物的最有可能是这种老虎。
这个回答准确地融合了地理学(地球周长、赤道)和生物学(老虎栖息地)的知识,展现了它并非仅仅依赖死记硬背,而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知识迁移、整合与逻辑推理能力。
这种能够像人类一样,在没有经过针对性训练的情况下,理解复杂问题、运用跨领域知识进行推理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迹象,正是通往更强大的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曙光。
中国已经认识到通用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并将其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可以预见,通用人工智能的进步将深刻地重塑我们未来的学习、工作乃至整个社会形态,并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人机协作是未来我们要掌握的核心素养
“我特别羡慕在座的各位同学,”孙凌云教授在报告中对台下的高中生们说,“因为你们即将进入大学、步入社会,将在一个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他说,面对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强大的伙伴,我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必然不是与之对抗,而是学会与之高效协作。
孙教授介绍,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类利用“智力”的方式,它将“智力”这种资源提炼出来,让它可以像电力一样被便捷地调用和放大。“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像学会使用电力一样,学会人机协作,熟练运用人工智能这一新型基础设施。”
如何实现人机协作?孙教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过去要设计一个采摘成熟番茄的机器人,通常需要一个集合了工业设计、机械工程、计算机视觉、农业科学等多个领域顶尖专家的团队,经过漫长研发,反复试验才能完成。
但在未来,掌握核心需求定义和最终效果判断能力的人,或许就能够通过与强大的AI模型进行深度对话和协作,快速完成机器人的概念设计、虚拟仿真、甚至是关键算法的生成与优化等核心工作,极大地提升效率。
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学会与AI高频高效地配合。
“人工智能的影响绝非局限于计算机领域,”孙教授在报告的最后总结道,“它将像水和空气一样渗透到所有行业和专业,农业、制造业、法律、金融、医疗、教育、艺术创作、科学研究……无一例外。在座的各位高中生,正站在选择未来人生道路的关键节点上。我希望大家能认真思考,在你未来可能选择的专业领域和职业生涯中,人工智能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将如何利用它来武装自己、赋能你的发展?”
这番话引人深思,也为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规划打开了新视角。
人工智能时代文科作用更加重要
这场讲座现场气氛很热烈,现场好几次响起掌声。孙老师讲座结束,很多同学围着他提问不肯离去。很多问题问得有深度,受到了孙老师的肯定。
有女生提问,在未来,人文学科,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文科,它的地位是上升还是会被削弱?
孙教授回答:“我觉得,在这个人工智能大变革的时代,文科的作用前所未有地重要。其实我们刚刚讨论的一大堆问题,本质上都不是技术问题,都是思辨的问题,本质上都应该是人文学科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对人文学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