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病1例,死亡1例,无解药!千万别采、别买、别吃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疾控、龙岗疾控、深圳卫健委、浙江省疾控
2025-04-16 13:21:30

昨天(4月15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2025年3月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其中深圳报告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而食物中毒的原因就是因为误食毒蘑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

2025年3月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2025年3月(3月1日零时至3月31日24时),我省共报告2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较大级别,共发病2例,死亡2例。分别为:深圳市龙岗区报告的一起误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珠海市斗门区报告的一起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

当前,随着降雨增多

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

然而,美丽的外表下却暗藏杀机

杭州近期也有不少误食蘑菇中毒案例。

吃了小区里长出的野蘑菇,夫妻双双被撂倒…血液检测出“剧毒”,医生:这种野味千万别碰!

查看


老婆景区里采了6朵蘑菇,老公吃完住进ICU!医生仔细一看:1朵足可致命

查看


大伯采了路边的蘑菇,吃后被送进ICU!这些野蘑菇,千万别馋,别碰,更别吃!

查看


误食毒蘑菇请立即就医

据悉,深圳市常见的致命毒蘑菇主要为致命鹅膏菌,又称白毒伞。它号称毒蘑菇界的“头号杀手”。

它最大的特征就是——

头上戴帽(菌盖)

腰间系裙(菌环)

脚上穿靴(菌托)

图片

图源:深圳龙岗疾控

别看它长得小巧可爱,实际上它毒性极强!一个中等大小的白毒伞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误食死亡率可达75%。幸存的即使痊愈,肝肾损害也不可逆。

今年3月,龙岗区疾控中心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在龙岗区银湖山发现了白毒伞。根据往年调查结果,在梧桐山、凤凰山、碧岭、宝龙等地方也都出现过它的身影。

到目前为止,白毒伞在深圳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误食致命鹅膏菌中毒后通常会经历潜伏期、胃肠炎期、内脏损害期。

1.潜伏期间,毒素不会立即发作,患者通常会在6—12小时内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的潜伏期甚至长达24小时。正因如此,这个阶段非常容易被忽视,导致错过最佳急救时间。

2.潜伏期结束后,患者进入急性胃肠炎阶段,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可能带血)的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头晕、乏力、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此阶段常被误认为普通食物中毒,若未及时就医,病情将迅速恶化。

3.进入内脏损害期时,胃肠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看似康复,实际毒素正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并随循环系统攻击肝、肾等器官。这个阶段是病情转折点,极易因误判导致治疗延误。毒素全面侵袭脏器,会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脏损害表现为黄疸,即皮肤和巩膜发黄,以及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急剧升高。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接受肝移植。肾脏损害的迹象包括血尿、蛋白尿、少尿或无尿,严重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4.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皮肤瘀斑、黏膜出血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神经系统症状可能表现为抽搐、昏迷、意识模糊,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或呼吸衰竭。心血管损害可能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甚至心力衰竭。


浙江省疾控:省内常见有这几种毒蘑菇

近3年,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等9个地市由肝毒性、肾毒性和横纹肌溶解症毒性的致命毒蘑菇中毒事件共22起,中毒54人,死亡11人,死亡率高达20.4%。

在浙江省较常见的毒蘑菇包括大青褶伞、日本红菇和亚稀褶红菇等。

图片

浙江省疾控中心曾发布常见毒蘑菇类型↑

浙江较多的毒蘑菇品种↓:

图片图片

图1.图2 裂皮鹅膏-肝毒性

最致命的肝毒性毒蘑菇主要为裂皮鹅膏、灰花纹鹅膏和褐鳞环柄菇,肾毒性毒蘑菇主要为鳞柄白毒伞、拟卵盖鹅膏、赤脚鹅膏和假褐云斑鹅膏,横纹肌溶解症毒性毒蘑菇为亚希褶红菇。

图片

灰花纹鹅膏-肝毒性

图片

赤脚鹅膏-肾毒性

这些要命的野蘑菇不管叫什么名字,从外形看均为白伞伞和灰伞伞,与网络传言躺板板的红伞伞出入较大。哪怕是资深吃菇群众也无法分辨有毒还是无毒野蘑菇,每年都有资深吃菇老饕中毒躺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

图片

鳞柄白毒伞-肾毒性

图片

褐鳞环柄菇-肝毒性

对于毒蘑菇,白伞灰伞才是要命的伞。

图片

拟卵盖鹅膏-肾毒性

不管是哪种野蘑菇中毒,最初都只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普通胃肠炎症状,后期才会根据野蘑菇品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中毒症状,但当出现其特殊的严重症状时,往往过了最佳治疗期,延误治疗是目前野蘑菇中毒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图片

假褐云斑鹅膏-肾毒性

一旦吃了野蘑菇,不管出现什么中毒症状,请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请医生和疾控专家帮助鉴别中毒类型。就诊时请主动告知医生曾吃过野蘑菇,有图片或剩余野蘑菇也请主动出示,必要时请家属协助采集患者吃过的野蘑菇,以方便医生诊断

图片图片

 亚希褶红菇-横纹肌溶解症

首诊医生在发现野蘑菇中毒病例时,建议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疾控部门协助鉴定病因,采集并妥善保存剩余食物、血液和尿液样本,以便疾控部门开展实验室检测确认。

图片

对于毒蘑菇中毒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是有效控制和降低毒蘑菇中毒死亡率的关键。

大青褶伞是我国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毒蘑菇,容易导致胃肠炎型中毒。

识别要点:大青褶伞中等大小至大型,菌盖直径通常为5-25厘米,也可达30厘米,菌盖上有褐色鳞片,菌褶成熟后呈铅绿色,菌柄上部有一类似戒指的菌环。

图片

大青褶伞在3-12月生长,集中出现在6-10月。生长于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

图片

日本红菇复合群。在我国主要包含假日本红菇、短孢红菇、变黄红菇,容易导致胃肠炎型中毒。

识别要点:白蘑菇,小短腿,盖下凹,褶密排。

图片

日本红菇复合群主要出现在5-11月,生长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地上。

图片


在华南地区

最常见的毒蘑菇还有这些

我国蘑菇种类繁多,超过3.6万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但毒蘑菇也达48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极难分辨。而普通人也很难从外观上判别一种蘑菇是否有毒。人们常常认为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有毒,此种鉴别方法不可靠。

一旦误食,如何处理?

目前对于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所以,大家一旦误食毒蘑菇中毒,别傻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把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安排上,尽早排出毒素,对症治疗!那么在发现自己误食毒蘑菇时,我们可以马上做些什么呢?

 1 立即呼叫救护车

万一误食毒蘑菇,立即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车时,有条件的可加盖毛毯保温。

 2 催吐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在这里强调下,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也不能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图片

 3 送医院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4 保留毒蘑菇样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便有需要时交给医生查明中毒原因。

如何避免毒蘑菇中毒

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山林、路边的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为避免引发食源性疾病,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旅游时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集采购、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应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蘑菇,要确保在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没有混入有毒蘑菇。


责任编辑:肖旭 审核:罗祎 王晨郁
热门评论

橙柿互动,互动城市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