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运河边穿越古今,杭州和湖州两地大中小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思政课”

橙柿互动 记者 黄莺 通讯员 陈静 邓超曦
2025-03-28 17:07:12

当千年运河遇见青春脸庞,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为纪念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浔校区管理办公室、南浔区教育局联动湖州南浔区中小学和杭州钱塘区中小学,在大运河頔塘故道开展了一场以“水润共富 浔梦頔塘”为主题的大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让大运河文化在不同学段孩子们的心中“活”起来。

image.png

“同学们,我们脚下的頔塘故道,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带领下,大中小学师生们沿着頔塘故道回溯大运河文化,共同了解江南运河南浔段的前世今生。

image.png

漫步在古老的頔塘故道上,师生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车水马龙、商船云集的年代。他们一边欣赏着古运河的美景,一边聆听大运河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故事。这段古运河,不仅是一条水路,更是南浔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经济繁荣。

image.png

“当我走到頔塘运河边上,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本超古老的故事书。运河的水慢悠悠地流着,好像在跟我讲,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多热闹。我感觉自己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脑海里全是古人在这里生活的画面。”杭州市钱塘区崇德实验学校601班的罗琬兴奋地表示。

在导游的带领下,师生们围绕頔塘古水道上的三座著名古桥洪济桥、垂虹桥(已灭失)、通津桥,感受着大运河(南浔段)文化故事。洪济桥的坚固、垂虹桥的壮丽、通津桥的古朴,这些古桥见证了南浔的沧桑巨变。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那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感受着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image.png

“今天,我们跟着老师来到頔塘运河,我知道了这条运河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这条运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还凝结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杭州市钱塘区义蓬第一小学402班任子木睁大眼睛,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听着老师讲述运河边的故事。

而中学生们则结合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对运河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探讨着运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镇海中学南浔分校803班的李俊希表示:“经过本次思政课学习,我体会到南浔地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运河与南浔古镇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历史上书写了一页又一页辉煌的篇章。”

大学生们凭借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从水利工程、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个角度,对大运河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小学生答疑解惑,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在深入探讨交流过后,不同年段的孩子们围绕运河湖丝共富主题纷纷开展了实践。“我是南浔实验小学403班的顾昱希,今天我要带大家认识一条神奇的“水上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它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哦!京杭大运河就像一条千年“水上高铁”,而南浔段是它的“江南明珠”!”有的骄傲地向游客们介绍起了自己的家乡。

image.png

有的围绕大运河文化与当地发展的紧密联系,展开热烈的讨论。南浔高级中学115班的曹雨萱表示,“南浔这座城市因水而起,因水而兴,我希望这个古镇将来会创造出更好的未来,铸就出更好的辉煌!”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给排水23-1诸玥表示,“南浔依托运河和湖丝,走出了共富之路。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创新发展的典范。站在新时代,希望南浔能继续守护这份珍贵遗产,平衡好开发与保护,让“共富之河”永远奔腾不息。”

image.png

据了解,本次大中小学同上一堂“大运河文化思政课”活动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水分子思政社会实践课”积极探索同主题、多区域、多学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新尝试。“这场别开生面的‘大运河文化思政课’,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成功地将大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它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活动,更是一次思想启迪的旅程。通过这次活动,大中小学师生们在古运河畔共同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让思政教育在实践中生根发芽。”杭州钱塘区义蓬第一小学副书记钟联明表示。

责任编辑:黄莺 审核:邹滢君 岳海智
热门评论

橙柿互动,互动城市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