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跨年夜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在放气球,很多市民经常携带气球在人员聚集地放飞。
市场上的飘飞气球主要分氢气球和氦气球,虽然表面上无法具体辨别,但这两种气体差异很大,氢气非常活跃,遇到明火、高温甚至静电,都可能发生爆燃甚至爆炸。
今天上午,杭州消防做了一场实验。
医院门口买的气球
遇到明火全“爆”了——充的是氢气!
这次实验在室外进行,消防实验人员穿好了防护服和头盔、手套等设备。
实验用的气球分两种,一种是从路边购买的儿童喜爱的气球,比如说乐迪、阿奇等动画片中的形象,这些气球10元一个。另一种是从网上商家购买线下提货的气球,7个气球共100元。
从路边购买气球时,采购人员询问对方气球内充装的是什么气体,对方称是氦气。
实验人员用喷枪直接对气球进行点燃,当喷枪刚刚靠近,就听到“砰”的轻微爆炸声,可以明显看到爆炸声中,气球表面一下出现很大的火焰,之后气球就开始燃烧并产生焦味。
如果没有直接接触明火,而是遇到燃放烟花爆竹,火花会导致这些气球“爆炸”吗?
随后,实验人员用无齿锯对金属切割产生火花,火花刚刚“飞”到儿童气球上,气球立即燃烧并慢慢往上升,同时伴有燃烧物掉落在地上。
从实验中明显看出,此次实验用的路边购买的儿童气球,里面充装的明显是氢气,并非氦气。
“氦气是惰性气体,不会有燃烧的效果,而氢气非常活跃,遇到明火、高温都会烧起来,甚至爆炸。”消防实验人员说。
除了氢气球遇到明火或火花很容易燃烧并爆炸外,燃烧的气球还很可能对人造成二次伤害。
实验人员在地上铺上报纸,放了一件儿童羽绒服,当气球燃烧后掉落的燃烧物落在上面,报纸和羽绒服被引燃。
价格贵的气球
充的不一定是“氦气”
接着,实验人员开始实验从网上购买的、商家自称“氦气”的气球。
实验人员购买了普通装饰用的“氦气球”(5个起送,充好气送到线下店家),另外购买了一个“心形氦气球”(2个起送),气球大小不一,5个起送的气球单价12.8元,心形氦气气球看上去大一点,单价为19.8元,这次购买的7个气球共计103.6元。
这些气球放在一起,有粉色和白色,也有心形气球上写着“我爱你”等中文以及英文,比较喜庆。
实验人员同样用喷枪靠近这些气球,几乎不到一秒钟,气球也发生了“爆炸”,跟儿童气球实验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这种气球在爆炸后几乎没有燃烧,也没看到明火。
随后,实验人员用喷枪点燃同一商家购买的“心形氦气球”,当喷枪靠近气球,虽然也听到“砰”的轻微爆炸声,但气球只在靠近气球位置出现一个小洞,现场没有明火。
另外,与其他儿童气球遇到明火发生“爆炸”后四处乱飞的状况不同的是,这次实验中购买的“心形氦气球”即便也发生“砰”的类似“爆炸”声后,但整个气球没有炸裂开。
消防提醒:
如果无法辨别气球装的是什么气,千万不要买
氦气是惰性气体,本身比较稳定,同时氦气是较为稀缺的气体,不仅可用于充放在气球内,更广泛用于其他领域,商用价值很高,价格也比较昂贵。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市场不能售卖氢气充装的气球,但是鉴于成本原因(氦气比氢气贵十倍),市面上售卖的气球往往是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除了实验中在路边经常出现的儿童气球,此前橙柿互动也报道过,断桥边、少年宫门口经常有不少小贩卖气球,有卖气球的人向记者承认灌的是氢气。
滨江区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章一立说,我们从以往发生的气球爆燃视频中看到,市民携带的大量气球聚拢在一起,如果小部分气球发生爆炸,势必会引燃大量燃烧,甚至在空中产生“火球”,燃烧后的气球外包装还会掉落在衣服、皮肤上造成二次伤害,如果掉落在身上发生爆炸,将更加危险。
这些气球放飞之后,如果漂浮过程中遇到燃放的烟花爆竹,容易发生爆炸、燃烧。如果是整片气球爆炸,现场又有大量人员聚集,很容易造成恐慌,大量人流朝四面八方“逃生”从而造成群体性踩踏事故,这可能比气球爆炸带来的后果严重得多。
消防提醒,很多小商家抓准了市民无法分辨充好的气球内是氦气还是氢气,甚至专业人员也无法直接查验气球内气体的混合比例,所以建议在无法辨别气球内的气体时,最好不要购买,即便确认购买的是氦气球,尽量也不要带到公共场所,因为很可能其他人在放飞危险的氢气球,到底充的是什么气体也无法在现场判断。
此外,杭州颁布了《杭州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也希望大家遵守相关规定,避免燃放现场出现氢气球发生意外。
如果你身边曾经有人被氢气球误伤,或者你知道更多关于氢气球的情况,或者发现周围有人私自用氢气充装气球,欢迎在橙柿互动APP留言,或给我们私信,橙柿互动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