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气温骤降,正是贴秋膘的好时节。
跟上江南君的步伐,挑个周末,坐上有“浙江省内最好吃高铁”之称的杭台高铁,去陈丽君的故乡嵊州citywalk吧。
大饱眼福的同时,大饱口福也是必须的,绝对撑到扶墙走。
溪山第一楼
从杭州出发,乘高铁到嵊州新昌站只需约45分钟,交通不可谓不方便。
自然人文悠远的嵊州,在古时就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停留隐居,还是越剧发源地,这几年最火的越剧小生陈丽君就来自这里。
既然是越剧发源地,古戏台肯定是少不了的,嵊州老城区的城隍庙里就有一座被誉为“江南古戏台之冠”,来嵊州玩别错过。
城隍庙位于嵊州鹿胎山南麓,始建于元代,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文字记载。
鹿胎山,本名剡山,其南面不远处的河便是浙东唐诗之路上著名的剡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有一句“湖月照我影,送我去剡溪。”里面的“剡溪”说的就是这条河。
鹿胎山不高,沿着市心街往上走,在越剧艺术中心前的岔路左拐向上,没走多远就能看到城隍庙了。
城隍庙占地10余亩,其中溪山第一楼、仪门、戏台为清朝嘉庆九年重修时所建,风貌依旧,其风格保持了清中期的建筑格局。而城隍殿、后大殿及左右厢房为2001年复建,为仿古木结构建筑。
入口为一座青砖砌成的门楼,墙上浮刻有“溪山第一楼”几个大字。
据说,南宋朱熹游嵊州时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庙,题写“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庙又有“溪山第一楼”的称号。
门楼入口的那段阶梯,就给我震撼到了。
站在阶梯底下往上看,幽暗的通道尽头,后方建筑上一层层极其精美的木雕铺陈展开,占满了整个入口的框景。让人不禁想快些踏入门内那个世界,一窥全貌。
来之前便有耳闻,嵊州城隍庙不但气势非凡,建筑精良,特别是砖、石、木三雕,精美绝论,被誉为“江南三雕第一家”,世称“三绝”。
从这门楼入口就可见一斑啊!
山门背面与其相连的便是古戏台,被誉为“江南古戏台之冠”。
戏台坐南朝北,总高14.2米,深阔均为5.17米,高大气派。青灰筒瓦,飞檐翘角,采用重檐歇山顶的传统营造法式构造,造型优美。
戏台正脊两端有两个对称的龙吻,双尾呈S形冲天高翘,线条优美。
两条垂脊上各立一尊骑马持兵器的武将,气势恢宏。
戏台的藻井可以用“辉煌绮美”来形容。
其雕刻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以十六组斗拱每组三朵向上级缩小,上层有十六组斗拱和八条倒挂龙相呼应,形成“龙生九子”的“九九”之数。
梁坊和美人靠中,设置有戏曲雕刻115件。包括有《长生殿》、《下河东》、《倭袍》、《目莲救母》、《借东风》、《蝴蝶梦》等三十四本戏文。
这些雕饰密密麻麻却又不显凌乱,繁复中呈现出工艺的细腻精美。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采飘逸,每一幅都可谓艺术珍品!
四十只斗拱上雕刻有四十个古代戏曲人物,有红线女、崔莺、张生、唐明皇等。
戏台顶上,屋脊、垂脊、翼角中都雕有戏曲人物。牛腿的造型则一般以单个戏曲人物或瑞兽的形象呈现。
一台之内,就有这么多戏曲雕刻,实属罕见,不负嵊州“越剧摇篮”的美名。
而且无论是飞檐翘角,还是牛腿雀替,亦或是桁枋藻井,均是满工雕刻,富丽堂皇,令人瞠目结舌。
一座小小的戏台,却汇聚了堆塑、木雕以及砖石雕的各种技艺,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均如此纤巧精良,呈现出一幅巧夺天工的绝美画面。
可惜戏台不允许上去近距离参观,只能用相机尽可能拉长镜头,多多进行局部细节的拍摄了。
戏台北面是城隍殿。
殿前那四根六米高的石龙柱,是用一米见方的大石柱雕刻而成;四根金柱为印尼进口的稀世树种坤甸铁木,被誉为“江南第一柱”。
殿内供奉的城隍,是明代收复澳门的嵊州籍兵部尚书喻安性。
喻安性为明万历年间进士,先后担任过礼部主事、吏部全事中、广东巡海使、兵部尚书等职。1613年,曾到澳门清查葡萄牙人蓄倭之事。他一生威慑外患,保卫国土,也曾直言弹劾奸佞,政绩卓著,堪为后世表率。
| 城隍庙西面为惠安寺,与城隍庙珠联璧合,融为一体
崇仁瞻山庙
千年古村的繁华背影
嵊州的古戏台有不少,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去离城区约半小时车程的瞻山庙看看。
瞻山庙位于崇仁镇廿八都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最初是为了祭祀晋代诗僧帛道猷而建。
村东有“剡西第一名山”瞻山,挺然秀峙,形如笔尖,民间又称“尖山”。相传帛道猷因爱瞻山之秀,曾结庐于瞻山之麓,施医赠药,悠游山林,临风采药,吟诗作词。
乡民感念其施医赠药之德,便在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建了一座祠庙来祭祀,称其为“灵威王”。南宋乾道八年,在嵊州籍谏议大夫姚宪疏请下,诏封为“灵辉王”,赐匾额名曰“灵辉庙”,后称“瞻山庙”,俗称“尖山庙”。
瞻山庙的戏台,是在明万历年间加建的,清乾隆四十六年重建,民国时期也进行过重修。
戏台离地1.8米、宽5.1米、深4.8米、总高6米余。
建筑采用单檐歇山顶,屋脊塑有龙吻、三星高照,瓦将军为“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
左右两侧还塑有哪吒、杨戬,桁枋间饰木雕《群英会》、《卖草囤》等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石柱雀替为深浮雕《封神榜》。
戏台的藻井则与城隍庙不同,为八角穹顶,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戏台与厢房过道立有屏风,上有沥金彩绘的福禄寿三星。
戏台的石柱上镌刻着两副楹联:"此曲只应天上有,其人都是月中来"、"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总有下台时"。颇有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的深刻寓意,是一副不可多得的妙对。
瞻山庙戏台两侧的廊屋也很有特色。
门窗栏杆上满是彩绘花鸟,雕饰精美。那东方美的想象力,凝聚在纤细又迂回的纹路里,由简入繁的纹样让古老的庙宇更加神秘。
据了解,清末民初时,瞻山庙里的古戏台每年上演百台戏曲,尤以庙会戏最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男子小歌班马潮水、高升舞台筱丹桂、四季春班傅全香等越剧艺人先后在此演出;1930年至1933年,"高升舞台"的莜丹桂、商芳臣、周宝奎、张湘卿、裘大官以及"四季春舞台"袁雪芬、傅全香、钱妙花也先后在此台初露锋芒……
从古到今,这座戏台可以算得上嵊州市众多古戏台中,演出最频繁的古戏台之一。
嵊州美食
单靠一屉小笼就封神
说起嵊州美食,先讲一个热知识:遍布全国的杭州小笼包,其实是嵊州的。
嵊州人在外做小吃生意,担心家乡名气不够响亮,且嵊字生僻,所以借用了隔壁杭州的名头,久而久之流传到现在。不过离了嵊州大多都失了原味,还是建议来本地吃。
想一站式吃遍嵊州美食,推荐去两条路:越秀路和富豪路。
胖大姐黄泽豆腐馒头(越秀路)
店名里的“豆腐馒头”就是指嵊州最有名的豆腐小笼包。
点了一份生煎豆腐馒头,金黄色的鸡蛋液里小笼包的皮吹弹可破,仿佛隔着皮就能隐约看到里面饱满的馅。
小心翼翼夹起入口,豆腐、肉末、小葱、汤汁,在口腔里爆裂,嫩滑的触感和豆香肉香汁水香一起吞下,回味还带些微辣。
觉得单吃太单调的话,也可以点一碗鸡汁羹,鸡汤+猪油做成羹,口感浓稠鲜香,配着吃刚好。
嵊州人爱吃羊,嵊州的羊骨头做出了只属于江南的羊味儿。
羊骨头上包着筋肉,一碰肉就轻松咬下来,软烂入味,满满的油脂。骨头嗦一下满口咸甜,再拿吸管将骨髓吸出,才是真正结束一段羊骨头的使命。
老妈烤年糕(越秀路)
我在老妈烤年糕最喜欢吃的,是他家的春饼。
店门口支了口大锅,打开锅盖热气蒸腾,里面是已经焖了半天的猪头肉。这可是店里招牌春饼的秘密武器。
春饼皮摊得很薄,磕一颗鸡蛋抹平,刷上甜辣酱,把炸得焦脆的臭豆腐铺上,最上层放上猪头肉肉碎和小葱,卷起来,一个饼就做好了。
绍兴各地都有臭豆腐,嵊州的有什么特别之处?
老板特意给我们看臭豆腐的断面,“我们嵊州的臭豆腐特别白嫩,口感好!”
刚做好的春饼视觉冲击强烈,料足饼厚,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咬上一大口,浓郁的酱香、臭香直冲天灵盖,配上饼皮和肥瘦相间的猪头肉,太满足了。
他家的烤年糕也不错。
在嵊州,烤年糕不是烤的年糕,而是煎炒的年糕片。
把薄薄的大片年糕,和包菜、鸡蛋、香肠、里脊一起炒。年糕片虽薄,却很有韧劲,比大块年糕更入味。爆炒后装在小纸碗里,有校门口小摊的感觉。
陆记手工汤包
在嵊州,手工汤包其实是一种类似薄皮小馄饨的食物。
薄如蝉翼的馄饨皮入口即化,紫菜小虾米做的汤底鲜美开胃,大冬天吃上这么一碗手工汤包,浑身都会暖起来。
除了手工汤包好吃,陆记的炒榨面也很不错。
在嵊州,榨面不是面,而是由籼米做成的米粉。它和粉干有点像,但又比粉干更清爽顺滑。
榨面、鸡蛋、豆腐干、豆芽经大火爆炒,收上一盘热腾腾的锅气,看着就食指大动。
老袁炒年糕(富豪路)
在嵊州,炒年糕也不是炒的年糕,而是更像汤年糕条。
嵊州炒年糕乍看普普通通,色泽清淡,连汤带年糕满满一大碗。真吃下去才知道,这东西就是要带汤的才好吃。配料有茭白、蛋皮、豆腐、榨菜,大火炒,加汤,锅气满分。
豆腐融在汤糊里,保留着淡淡的豆子香;年糕顺滑柔韧,直接就滑进了你的嘴巴里,整体就是非常鲜香。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嵊州炒年糕店,但基本只有在嵊州本地才能吃到糟肉炒年糕。
糟肉,是嵊州的传统特色名菜。和杭州南京等地的湿糟法不同,它采用干糟法制作,糟出来的猪肉又香又糯,不油不腻。
而糟肉放到嵊州炒年糕里,让汤羹多了几分独特的酒香,越吃越上头,简直绝配!油货店(富豪路)
如果你想带点伴手礼给家人,推荐富豪路上这家不起眼的油货店,他家卖的都是嵊州本地人平时爱吃的传统零食,亲测好吃!
红糖面粉做的番烧,加油炸出来,刚做出来的时候别提有多香甜了,就算放凉了也好吃,糖油混合物的快乐,谁懂!
还可以买包年糕干回去当零食。年糕干类似油炸年糕条,吃起来松松脆脆带着米香,特别像年糕做的膨化食品,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