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杭州职业学院艺设22级的顾莹莹和学校另外的共90名同学,坐上校车,半小时不到,抵达了杭州和海宁交界处的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再过不久,他们甚至连校车都不用坐,将直接入驻园区的学生宿舍。在那里,他们会分成9个小组,分别归属不同的工作室,充实的学习(工作)就开始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海宁10家企业的设计师,开始在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以及学生共建的小组微信群里,给学生们布置一天的任务,分析前一天设计或者销售中间存在的问题。而这些企业的老总,则分别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辅导学生的时间,开着自驾车前往产业学院,准备着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由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四方共建,位于家纺产业聚集地海宁许村。当地拥有纺织面料企业1.3万多家,服装生产制造企业8000余家,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
这些学生从今年9月份开学起,至今已经在学院学习(工作)一个多月,别看时间不长,可已经有学生设计的五件作品被工厂选用,准备投产。
很多人家里的家纺、四季青大部分女装都来自许村镇
镇政府和杭职院决定共同培养实战型人才
与传统的校企联办不同,这个产业学院不是让企业人员到学校里去给学生上课,而是让学生和老师真正走进企业,直面企业的设计、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
为什么要这样做?产业学院负责人郑小飞院长说,许多学生的创意和设计,在校园里只能是从画稿到画稿,他们觉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要适合市场需求,必须有真正的实操、实战和实践,这样的人才才有职场竞争力。而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这样要直面就业的高校,必须培养出和市场高度适配的人才。
另一方面,许村镇也迫切地需要引进大量人才。“世界布艺看中国,中国布艺看许村”。海宁家用纺织品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杭州许多人家里的家纺可能都来自许村镇。海宁许村家纺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产品从窗帘布、沙发布等装饰面料发展到成品窗帘、墙布、床上用品、桌布、台毯、枕头、垫子、浴帘等多种布艺家纺制品,形成了从织造、印染、后整理,到成品、流通的完整家纺产业链。而近5年来,除了家纺,服装产业在镇上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目前,进驻到许村镇的服装生产制造企业数已达8000余家,1000余名设计师,合计拥有产业工人15万之多、生产设备12万余台,生产了四季青市场、杭州电商平台过半份额的女装,被誉为“中国女装供应链中心”。面对行业的发展,许村镇人民政府和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近年则苦于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正在想方设法吸引人才和留下人才。
双方的需求一对接,成立这样一个实战型特别强的产业学院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许村镇立即行动起来,产业学院教学楼迅速建起,给学生和老师的宿舍楼也行将竣工验收。同时,许村镇人民政府还为每位学生划拨1.5万元经费,专款专用,用于产业学院建设。
顾客更喜欢怎样的花样、什么主题更好销售……
企业设计师和老总直接做导师
走进产业学院的教学区,这里其实不像传统的教学楼,学生们学习的空间也不像教室,更像企业的一个个办公室,共包含9个产品研发室、3个电商直播间和一个标准化妆间。90名学生分别在9个工作室学习,这里被布置成一个个工位的形式,每个学生面前一台电脑,大家用着企业提供的软件,忙碌地做着设计。每个办公室企业设计师则在学生身后巡回观察指导。
有个工作室的学生在忙着设计桌布和地垫,有位企业老总在提醒学生们:“桌垫和地垫,国外的消费一半以上在节日期间完成,节日主题肯定更受欢迎。”企业设计师则让他们根据各自的特长,充分发挥个人风格开设计图样。于是,有的学生设计了油画风格、有的设计了动漫风,有的设计了国画风……设计师说,只有画自己擅长的内容,才可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所以他不会让学生拘泥于某种风格,但会提醒他们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桌布和地垫四个角的处理以及中间空白处线条和色块的运用。
五款作品被企业选中投产
学生们说:直面消费者的感觉真好
企业老总说:有这些年轻的创新力量,让人眼前一亮
最近学院举行了课程月度汇报会,很多学生来分享了他们的作品,谈了感受。展示环节,学生们像企业的设计部门一样,派出代表,制作PPT详细讲解。当他们讲到团队产品的设计修改过程以及最终成果受到认可时,你可以感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在这些展示产品中,有五样作品已经被企业采用投产。顾莹莹设计的香云纱纹样作品《翠意》就是其中之一。顾莹莹说,在设计之初,杭州诗季宝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的设计师指导他们要有消费者意识,以中淑(多为80后女性)为对象,研究她们会喜欢的色彩和纹样。最终,几番磨合后,她捕捉翠绿色与白色交织的梦幻美感,作品以绿色为主色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光影处理,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被企业选用投产。想象着将来这种香云纱可能制作成成衣,穿在消费者身上,郭莹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男生庄少煌也谈了在学院学习(工作)的感受:“以前在学校上课做设计时,也想过要参考一些作品,了解市场,但途径经常就是上网,通过一些社交媒体等,现在真的走进了企业,我们可以从销售情况了解到底消费者喜欢哪些产品,太有感觉了。”
其中有个小组是负责直播营销推广的,几个女孩子都很有想法,把企业生产出的窗帘、沙发布、抱枕等,直接在一套房子的客厅中布置呈现,并设计了地中海、法式、中式等不同的装修风格,再配上年轻人喜欢的带感的音乐,沉浸感很强。而在直播间里,她们在社交账号上直接做起了主播,准备好台本,推荐起企业新出的一些布料,评论区热闹一片,询价的有,咨询另外款式的有,企业负责人说:“真的有成交的,我们会生产发货。”
好几位企业老总说,这些年轻学生的加入,让公司的设计有了不少创新力量:“我们一般企业只聘用三四个设计师,创意思维肯定有限,这些学生的想法虽然稚嫩,但反而不落俗套,经常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据说,有好几家企业正打算招聘各类人才,有些学生已经被企业看中。
老师:我们也在实践中提升教学
学生们有获得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也都说很有收获。
按照产业学院的管理规划,每10个学生一个小组,企业出一位导师外加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老师,师生比1:5,进行精英化培养。以前没走出校园,指导学生时更多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现在随着企业的介入直面消费者,老师们也更新了许多教学方法,让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王慧、梅笑雪等从2021年起,就携手国家级非遗萧山花边传承人赵建忠共建了大师工作站,培育出一批有情怀、善坚守、勇创新的非遗工匠新苗。现下依托产业学院,更是形成了“非遗大师+企业导师+校内名师”的“三师联动”,学生将萧山花边技艺融入产业学院的产品开发中去,为海宁市振鑫布艺有限公司设计的圣诞系列桌布、地垫被企业采纳,远销欧洲市场,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梅老师也跟学生们一样充满成就感,课程月度汇报会上,她带了好几样学生的作品过来展示,每一样都让人眼前一亮,有人忍不住问:“这么美的花边桌布,哪里可以买到?”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就是要这样培养人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负责人说,按照产业学院目前的场地规划,可以同时容纳135人学习和工作。
2023至2025年,学校纺织品设计专业三年级学生进入产业学院开展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让这种全新的“产教融合”方式,弥补“科班”学生经验不足的短板,使他们在毕业前就接触到更多与自身专业有关的职业的工作内容,丰富经验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要培养的正是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