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能做火箭?纸飞机能飞上天?
是的,没错!今天,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分站赛(浙江杭州站)在余杭区瓶窑镇开赛,来自全国的“青年飞行家”们大展身手,让这些“不可思议”变成了现实。
不赛体力比智力
世界大学生飞行器设计类竞赛的三大顶级赛事之一
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China Aeromodelling Design Challenge,简称CADC)是目前我国唯一集飞行器设计、制造、飞行与控制于一体的面向全国高校和高中学生的创新型赛事。它与美国国际航空设计大赛、欧洲大学生模型载重挑战赛并称为世界大学生飞行器设计类竞赛的三大顶级赛事。
此次大赛,全国共有72所高校和中小学校参加,参赛人数到达600人。既有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业类院校,也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综合性大学。
“这是体育竞技类的比赛,但不是赛体力,而是比智力。”浙江省模型无线电协会航空航天模型专委会主任葛晓鸿说。
CADC赛事区别于传统航空模型体育赛事,是基于高校本科生为主的一项赛事,既着重突出高等院校学科知识的运用,促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又是基于高校本科层级相应学科水平来设置竞赛项目。
大赛的特点之一,就是由学生们自己设计制作模型,再用制作好的模型完成规则制定的各项飞行任务。
比赛共有9项,如带降模型火箭发射、橡筋动力滑翔机飞行、模拟舰载撞网回收等。不同项目的规则要求不同,有些是比赛飞行留空时间,有些是比赛飞行器的飞行承载载荷的能力。
这些不同的项目,需要设计制作性能完全不同的飞行器,其中涉及空气动力学特征差异非常大,以及各种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的特点应用,还包括了自动化控制、图像识别、控制软件的研发、等等综合性的团队能力展示。
“比如滑翔机、水火箭等项目,看似简单但这类项目恰恰是接触航空飞行器的基础项目,同时兼顾了一定动手制作以及工艺的能力检验。”葛晓鸿说,这场大赛,比拼的不仅仅是飞行技能,更过的是涵盖对于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比拼。
“聪明大脑”们都带来了哪些飞行器?
在操场举行的带降、伞降模型火箭发射比赛很是精彩。随着倒计时口令下达完毕,一枚枚火箭依次点火升空,白色尾焰划破蔚蓝天空,引来一阵阵惊呼。
作为本次分站赛的“东道主”,瓶窑中学派出李嘉成、徐沈易两位高一的新生参加比赛。别看两人稚气未脱,但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了。为了备战这次家门口的大赛,两人放弃了暑假的休息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集训。
一次次试飞,一遍遍记录飞行数据,调整完毕再重飞……烈日下一练就是一下午,为的就是打磨细节。“这个(带降、伞降模型火箭发射)项目分为很多步骤,每个步骤又有很多的细节,稍不注意,就会对发射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一次一次失败中积累经验,才能做出最完美的作品。”李嘉成说,“这次参赛,希望能够拿到好成绩,同时也是为后续的比赛积累经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本次赛事的“种子队”,曾在往届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多项一等奖,学校航模队成立12年来,参赛队员已经从每届10人增加到了30多人,这次更是参加了所有比赛项目。
最让杭电学子津津乐道的是参赛的对敌侦察打击项目,他们带来了一架“明星飞机”:不仅可折叠,全部由学生自行设计,还能在发出指令后全自动飞行,无需操控,全程通过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的方式去完成目标查找,然后投放“水弹”击中目标靶标,最后完成自动降落。
“‘飞行器设计大赛’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色,非常契合我们学校的优势。我校的数学、计算机、电子通信、机械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在这一赛事中发挥所长。此外,多学科融合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是当前新工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带队老师、教练骆懿说。
来自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徐辉坐在轮椅上,抬头仰望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火箭飞向天空,紧张的神情终于舒展开来。
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比赛,对于徐辉这样的“小白”而言,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求取得名次,只求突破自己。看着火箭腾空后,带着降落伞缓缓飘落下来,很有自豪感。”徐辉淡淡的语气里透露着自信,“备赛期间,通过小伙伴们的团队协作与配合,最终打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有多么不容易。”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指导老师袁海涛告诉记者,本次参赛团队共有6名学生,在他们之中,有听力障碍学生,也有肢体残疾学生,为了参加这次比赛,队员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我们也想尝试一下,在高级别的赛事中能够拿到好成绩,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平台展现自我风采,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就业拓宽道路。”
为“飞行家”们埋下一颗种子
这一盛会何以落地瓶窑?
CADC已连续举办21年,共有近170所大学参与,参与总人数超过10万人。
“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对于航空航天产业技术发展的兴趣,为未来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储备人才。”葛晓鸿说。
“今天齐聚瓶窑的这些参赛选手们都有着一个航空梦,是未来新型航空科技人才,能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崛起提供强大的后盾,很荣幸瓶窑能见证这样一场国际性大赛。”瓶窑镇文旅工作负责人杨玉芬说。
这一盛会何以落地瓶窑?
“因为瓶窑有着浓厚的科创氛围,是余杭区“中国飞谷”低空经济产业‘一核两翼、全域发展’中两翼的重要一极。”
作为大赛的东道主的瓶窑,在航天航空产业领域,一直是位强劲选手。
“打造浙江航空科技创新策源地”,瓶窑坐拥北航国际创新学院、天目山实验室两大高能级科创平台,还有浙江省唯二的“985院校”——北航国际创新学院,瓶窑具备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先天区位优势,源源不断集聚的创新人才也都成为其发展航空科技产业的重要驱动力。
今年6月,瓶窑刚举办2024(第六届)航空数字互联技术大会,来自卫星通讯、大数据、网络安全、航电系统等领域的200余名企业代表以及国内航空公司相关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近年来,云途飞行器项目、正曜智控项目等一批代表性产学研转化项目相继落地瓶窑,也折射出瓶窑对航天航空产业有着“磁吸效应”。
“这次大赛是各位飞行家们参赛事、观赛事的航空科技之旅,也是一次游瓶窑、谋未来的探寻之旅。希望大家在比赛之余,能与我们一起畅谈未来、共话发展。”瓶窑镇党委书记沈清说。
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分站赛(浙江杭州站)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浙江省体育局主办,由浙江省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人民政府、杭州五星铝业有限公司承办,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协办。